地处北纬45°优质农产品黄金带的黑龙江省通河县拥有肥沃的寒地黑土,是境内有27条大小河流自然灌溉的“稻米之乡”。成立于2009年的哈尔滨市双利精米有限公司依托通河县原生优质稻米种植优势,深耕大米加工领域。2023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期间,哈尔滨市双利精米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建利做客新华访谈,讲述企业发展原生态稻米的探索之路。
新华网: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哈尔滨市双利精米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宋建利:哈尔滨市双利精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中国优质生态米之乡黑龙江省通河县,现已发展成为集土地流转、水稻种植、粮食收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融合发展型企业。公司拥有国际化生产线3条,水稻年加工能力30万吨。公司先后获评黑龙江省放心粮油示范工程加工企业、黑龙江好粮油产品企业等。
新华网:企业的产品发展优势有哪些?
宋建利:借助通河原生态水稻核心产区粮源优势,公司通过订单收购,拥有稳定的原粮供应。同时,公司倡导绿色种植及原生态耕种方式,严控产品质量、通过磨米、色选、抛光等28道精制加工,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自动化,保证产品品质。企业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根据产品特点形成长粒香、原生香米、醇香米等优质产品集群,并在2016年创建“粮农膳稻”“圣心湖”“冰府”品牌,使产品在品相、精度、食味值等都得到有效提升,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新华网:企业的良性运转离不开高效的运营模式,请介绍一下企业的运营模式以及未来企业发展规划?
宋建利:双利米业的运营始终聚焦两点:一是企业发展方向,二是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企业初期带动村民成立磨米坊,从水稻销售到大米销售,当年提升全村人均收入近1000元。目前,企业成立了圣心湖联合社,构建“农户+合作社+公司”运营模式,全面推行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企业拥有水稻面积15万亩、绿色水稻5万亩、有机水稻1万亩、鸭田稻5000亩。实现带动856户农民致富,平均每户年收入增收2.5万元左右。未来,双利米业将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发展,向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方向发展。
新华网:您是第几次参加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对本次年会有哪些期待,本次年会哪些环节让您印象深刻?
宋建利: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年会,在现场看到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共同探讨中国食品产业发展方向、基础农业如何持续发展、利用科技赋能食品产业等,让我对于稻米产业信心倍增,未来我也将继续深耕稻米产业,为全面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