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正式开科,成为黑龙江省首家精神专科三甲医院中整合“心理-心脏”协同诊疗的医疗机构。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心血管疾病与精神疾病共病率已达42.7%,而焦虑抑郁状态可使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3倍。作为深耕精神卫生领域72年的区域医疗中心,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突破专科壁垒,引入心血管诊疗模块,旨在建立“心身同治”的新型诊疗模式。

开科仪式上,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武金玉阐述了心血管内科建设在医院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地位。她指出,心血管内科的成立是医院向“强专科+精综合”发展模式迈进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医院在专科建设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武金玉强调,要打造技术精湛、特色鲜明的心血管疾病诊疗,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研创新,同时以专科建设为依托,带动医院整体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各科室之间的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内科主任郭桂玲表示,科室初期开放20张床位,重点开展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诊疗,同时开设特色门诊,采用标准化心理评估工具对心理社会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在学术支持层面,开科首日特邀行业专家莅临开展学术赋能,为学科发展注入前沿智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金元昊教授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李莹教授,分别以《避免致死性胸痛——从鉴别诊断到精准干预》《心理-神经-心血管轴:常见心律失常的多维致病机制与诊疗新视角》为题,为全院医务人员带来两场高含金量的学术盛宴。
金元昊博士以《心理因素、自主神经与常见心律失常的相关性》为题,系统阐述了情绪压力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机制。他表示,长期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通过自主神经失衡引发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颤等。研究显示,心理应激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能导致心脏传导异常,甚至诱发致命性室颤。金元昊强调,临床需重视“双心医学”模式,将心理干预纳入心律失常综合治疗体系。

李莹博士针对《避免致死性胸痛》展开授课,重点讲解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高危胸痛的鉴别要点。她提醒,胸痛伴大汗、放射痛或血压异常时,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李莹特别强调,“三高”人群需强化健康管理,通过规律服药、定期监测指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两场讲座均设置了问答环节,参会医生围绕临床疑难病例、诊疗指南更新等问题积极提问,两位教授逐一给予专业解答,现场学术氛围热烈。医护人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不仅深化了对心血管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更掌握了实用性强的诊疗技巧,对提升临床诊疗精准性和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